实验室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心血管药理学课题组
课题组简介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心血管药理学课题组成立于2007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药理学、肾脏药理学、肿瘤药理学、膜通道药理学以及灵芝药理学。本实验室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副主任技师1名,技师1名。本课题组隶属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本课题组拥有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研究所需的基本实验设备和主要仪器,如CO2 孵箱及细胞培养室;蛋白电泳装置(包括2D胶电泳装置);体外表达系统;化学合成与纯化装置;蛋白分离纯化装置(制备等电聚焦仪、电洗脱、柱层析、HPLC等);停流(Stop-flow)装置;PCR仪、7700实时定量PCR仪;DNA及RNA电泳装置;凝胶图像分析仪;化学发光监测仪;-70 °C 冰箱;200 °C烘箱;高速冷冻离心机;倒置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显微注射装置;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低温高速离心机;超净工作台;微量电子天平;电泳装置及核酸,蛋白质转印装置;恒温摇床;自动高压消毒器;共聚焦显微镜;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超声粉碎仪等。
校内医学研究中心、新药创制大平台、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临床化验室和生理学系实验室可提供本课题组所需的其它仪器设备。
冰点渗透压仪
组织灌流系统
FLUOstar
停流(Stop-flow)装置
导师简介
杨宝学 博士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药理学系主任、二级教授(Full Professor with Tenure)、博士生导师。
兼任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膜通道与心血管疾病研究室主任、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肾脏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药协会灵芝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通讯》主编等。1993年获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4年至200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先后任心血管研究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和医学系助理教授。2007年5月开始受聘于北京大学,2009年7月全职归国。研究领域为心血管药理学、肾脏药理学和新药研发。已发表SCI论文138篇,总被引用次数7727,H因子47,连续六年(2014-2019)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单。获授权专利8项。主编《药理学》、《实用临床药物学》、《利尿药》、《Urea Transporters》、《Aquaporins》《Ganoderma and Health》等教材和专著。主讲“药理学”、“药理学研究导论”等课程。培养博士生42名。
周 虹 博士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药理学会肾脏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04年获日本东京大学脑神经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肾脏药理学研究,包括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高尿酸血症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和多囊肾病等药物治疗靶点发现和新药研发等。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了《中西药物注射剂使用指南》和《实用临床药物学》等专著和教材;参加了“北医出版社的药理学题库”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医学教育题库”的建设工作。授权专利7项。
潘 燕 博士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药理学会教学与科普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表观遗传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细胞和分子药理学研究,包括抗肿瘤药物药理学、靶向抗肿瘤药物耐药机制及新药研发。参与发表SCI收录论文25篇。
李 敏 博士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副主任技师。
兼任中国中药协会灵芝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药理学会肾脏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生化与分子药理专业委员会及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2015年获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7篇,授权专利3项。主要从事肾脏药理学和肿瘤药理学研究。
邵钫钰 博士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主管技师。
2019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发表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授权专利1项。主要从事主动脉疾病药理学研究。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一
心血管药理学研究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因此,研究高血压及其导致血管重构的发病机制,研发新型抗高血压和血管病变药物是当前迫切需要。本研究方向以尿素通道UT-B和水通道AQP1为靶点,应用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模型,系统观察尿素通道和水通道在正常血压调控和和高血压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以尿素通道和水通道抑制剂为工具药对UT-B调节血压和影响血管病变的机制进行研究。本研究方向为阐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机制,研发防治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新型药物提供药理学研究平台。
研究领域二
肾脏药理学研究
多囊肾病、糖尿病肾病和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是导致肾功不全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终末期肾病除了透析和肾脏移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课题组以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相关药物发现为目标。系统建立了肾小管细胞分离培养、MDCK囊泡模型、胚胎肾模型、Pkd1小鼠模型、糖尿病肾病的离体模型和在体模型、肾缺血再灌注的离体模型和在体模型等,为系统研究肾脏疾病发生机制、筛选治疗肾脏疾病有效药物建立了实验条件。本研究方向为研发防治肾脏疾病的药物提供了药效学研究平台。
研究领域三
肿瘤药理学研究
近年来靶向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中展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耐药性问题仍有待进一步阐明。本课题组应用体内外肿瘤模型,从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出发,围绕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阐明肿瘤发生发展及抗肿瘤药物的新机制,发现肿瘤耐药的新靶点,并筛选发现新抗肿瘤和肿瘤耐药的候选化合物。为抗肿瘤和肿瘤耐药的研究提供临床前药理学支撑。
研究领域四
膜通道药理学研究
本课题组一直从事尿素通道和水通道的生理学与药理学研究,在该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世界最大的出版集团Springer邀请杨宝学教授主编《Urea Transporters》和《Aquaporins》,十一个国家的专家参加撰写。本课题组以尿素通道为靶点,对小分子化合物库进行高通量筛选,发现了尿素通道抑制剂活性化合物。实验表明尿素通道抑制剂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而无经典利尿药常见的电解质平衡紊乱的不良反应。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和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并已申报国际专利。目前该候选药物正在进行临床前实验。尿素通道抑制剂具有研发成为新型利尿药治疗高血压、心衰和各类水肿性疾病的前景。
研究领域五
灵芝的药理学研究
灵芝是常用中药之一,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在中国已应用了数千年,但其作用靶点和药理学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证明,多糖类和三萜类是灵芝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他有效成分还有甾醇、小分子蛋白、腺嘌呤核苷、生物碱等。本课题组应用体内和体外实验模型研究灵芝有效成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抗脑缺氧再复氧损伤、调节血脂、降低血糖和抑制糖尿病并发症、抗实验性肝损伤和肾损伤、抗衰老等作用的作用靶点和药理学机制。为灵芝及其提取物的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课题组团队建设
01
博士后及研究生
心血管药理学课题组
在站博士后及在读研究生
心血管药理学课题组现有博士后1人,博士生15人,硕士生3人。
博士后
马昂
博士生
贺巾钊
朱帅
黄波月
许悦
阿卜杜米吉提·阿卜力孜
李小为
王淑园
安永盼
熊梦瑶
邱志维
邵广莹
全亚竹
林思梅
任超群
张航
硕士生
尹厚庆
乔攀爽
汪丹
02
培养模式
心血管药理学课题组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科研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注重科研思维与实验技能的训练外,还注重提高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各项能力,如课题设计、基金申报、文章撰写等,力求将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高素质人才。
国际交流
出版著作
联合培养
产学结合
青年论坛
本课题组长期与美国Alan Verkman、Jeff Sands、Jenny Lu、Tianxin Yang、Guangping Chen和法国Lise Bankir等知名研究团队开展密切的合作与交流,为同学们提供了较多联合培养、出国交流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在不同的培养模式、研究背景下感受不同思维方式的交织与碰撞,拓宽国际视野、激活科研思维、提升科研能力。除此之外,课题组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学术赛事,帮助同学们跟进研究前沿、锻炼交流能力,促进多元发展。
03
课题组氛围
杨宝学教授指导实验
本课题组生活气息温馨融洽,学术氛围激情浓厚,师生之间互帮互助、团结一心。老师们除了在科研上对同学们给予指导外,还会在生活中给予同学们关怀和帮助。对于刚进入实验室的同学,都会有师兄、师姐或者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对于在科研或者生活中遇到难题的同学,老师、同学们都会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并主动施以帮助。
团建活动
毕业留念
体育锻炼
春季出游
节日轰趴
红色教育
课题组定期进行团建活动。在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如毕业季、重要的节假日、纪念日等都会进行聚餐、轰趴等。此外,在春季和秋季,实验室都会定期举行春游和秋游活动,让老师、同学们在紧张的科研生活之余能够放松身心、互相了解、增进感情。
课题组就像一个温馨的家,在这里,大家互相关心,互帮互助,但又都不失自己的独立空间。在这里,每一位老师、同学都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学在科研、乐在进取。
主要成绩
主要发现
01 发现新的尿素通道抑制剂,其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并不影响机体电解质平衡,有望研发成为新靶点、新化合物的一类新药利尿药。 |
02 发现尿素通道在尿浓缩机制和体内尿素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揭示了其生理功能。 |
03 发现水通道在多囊肾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并阐明了其作用机制。 |
04 发现灵芝三萜抑制多囊肾囊泡的发生发展,有可能用于治疗多囊肾。 |
05 发现多糖类天然产物可预防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病的进展。 |
研究课题
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330074),“尿素通道蛋白作为新型利尿药作用靶标的确认及其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优化”; |
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81620108029),“尿素通道蛋白UT-A1调控机制及其特异性抑制剂作为新型利尿药的发现”; |
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RGC联合科研基金项目(81261160507),“骨形成蛋白(BMP)辅助受体Dragon在肾小管发育与再生中的作用”; |
04 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2DFA11070),“机器人纳米操纵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4083),“水通道蛋白AQP3介导的过氧化氢跨膜通透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0632),“水通道蛋白在多囊肾病肾囊泡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
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870921),“尿素通道蛋白在尿浓缩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
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0783),“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的信号通路在多囊肾病囊泡形成和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3597),“黏着斑激酶FAK在多囊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3765),“鸟苷酸交换因子DOCK1作为EGFR-TKI耐药NSCLC治疗靶点的确认及其抑制剂的研究”; |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670852),“尿素通道蛋白B基因突变与进展性心脏传导阻滞的关系”; |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6166),“褐藻硫酸多糖GFS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500535),“尿素通道蛋白 B 与小分子抑制剂结合位点的确定”; |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800388),“水甘油通道蛋白AQP3在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15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72113),“水通道蛋白AQP3在多囊肾发生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16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尿素通道抑制剂作为新型利尿药的药物研发”; |
17 第6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2018M630049),“水甘油通道AQP3参与巨噬源性泡沫细胞形成及其机制研究”; |
18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00001110047),“天然单体化合物G315治疗多囊肾病的药理学研究”; |
19 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横向项目,“不同工艺灵芝孢子粉产品抗肿瘤等药效评价”; |
20 吉林敖东药业延吉股份有限公司横向课题,“注射用核糖核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
21 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横向项目“灵芝新产品抗肿瘤药理活性实验”; |
22 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横向项目“不同灵芝孢子粉对癌因性疲劳的作用研究”。 |
近三年发表的10篇代表性论文
01 Zhang S, Y. Zhao, S. Wang, M. Li, Y. Xu, J. Ran, X. Geng, J. He, J. Meng, G. Shao, H. Zhou, Z. Ge, G. Chen, R. Li* and B. Yang*. (2020) Discovery of diarylamides as novel orally active diuretics targeting urea transporters. Acta Pharm Sin B 2020 Jun; doi: 10.1016/J.APSB.2020.06.001.[IF 7.097] |
02 Huang B., D. Zhong, J. Zhu, Y. An, M. Gao, S. Zhu, W. Dang, X. Wang, B. Yang* and Z. Xie*. (2020) Inhibition of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GCN5 Extends Lifespan in both Yeast and Human Cell Lines. Aging Cell 2020 Apr;19(4): doi: 10.1111/acel.13129. Epub 2020 Mar 11. [IF 7.238] |
03 He J., H. Zhou, J. Meng, S. Zhang, X. Li, S. Wang, G. Shao, W. Jin, X. Geng, S. Zhu, B. Yang*. (2020). Cardamonin retards progression of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via inhibiting renal cyst growth and interstitial fibrosis. Pharmacol Res 2020 Mar 6;155:104751. doi: 10.1016/j.phrs.2020.104751. [IF 5.893] |
04 Wang H., W. Wang, B. Huang, J. Li, Y. Chen, T. Flynn, M. Zhao, Z. Zhou, X. Lin, Y. Zhang, M. Xu, K. Li, K. Tian, D. Yuan, P. Zhou, L. Hu, D. Zhong, S. Zhu, J. Li, D. Chen, K. Wang, J. Liang, Q. He, J. Sun, J. Shi, L. Yan, J. M. Sands, Z. Xie, X. Lian, D. Xu, J. Ran*, and B. Yang*. (2019) High urea induces depression and LTP impairment through mTOR signaling suppression caused by carbamylation. EBioMedicine 15 Oct; 2019 doi: 10.1016/j.ebiom.2019.09.049. [IF 5.736] |
05 Yao D., Y. An, J. He, B. Huang, J. Zhu, M. Gao, S. Zhang, Shun, B. Yang*, and Z. Xie*. (2019) Berberine ameliorates cellular senescence and extends the lifespan of mice via regulating p16 and cyclin protein expression, Aging Cell 2019 Nov 26:e13060. doi: 10.1111/acel.13060. [Epub ahead of print]. [IF 7.238] |
06 Huang M., S. Zhu, H. Huang, J. He, K. Tsuji, W. Jin, D. Xie, O. Ham, D. E. Capen, W. Lu5, T. G. Păunescu, B. Yang*, and H. A. J. Lu*. (2019) Integrin Linked Kinase deficiency in collecting duct principal cell and contributes to kidney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J Am Soc Nephrol 30: 2073–2090. [IF 9.274] |
07 Wang W., X. Geng, L. Lei, Y. Jia, Y. Li, H. Zhou, A. S. Verkman, and B. Yang*. (2019) Aquaporin-3 deficiency slows cyst growth in experimental mouse models of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FASEB J 33(5):6185-6196. [IF 5.391] |
08 Su L., L. Liu, Y. Jia, L. Lei, J. Liu, S. Zhu, H. Zhou, R. Chen, H.A.J. Lu*, and B. Yang*. (2017) Ganoderma triterpenes retard renal cyst development via down-regulating Ras/MAPK signaling pathway and promoting cell differentiation. Kidney Int 92:1404-1418. [IF 8.429] |
09 Lei L., W. Wang, Y. Jia, L. Su, H. Zhou, A. S. Verkman, and B. Yang*. (2017) Aquaporin-3 deletion in mice results in renal collecting duct abnormalities and worsens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BA - Molecular Basis of Disease 1863(6):1231-1241. [IF 5.476] |
10 Jiang T., Y. Li, A. T. Layton, W. Wang, Y. Sun, M. Li, H. Zhou, and B. Yang*. (2017) Generation and phenotypic analysis of mice lacking all urea transporters. Kidney Int 91(2):338-351. [IF 8.395] |
专利
01 发明名称: 银杏内酯B的一种新用途。发明人: 杨宝学、周虹、高晋生、雷天落。专利号: ZL200910092750.5。 |
02 发明名称: 一种尿素通道蛋白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发明人: 杨宝学、李飞、雷天落、周虹。专利号:ZL201210232643.X。 |
03 发明名称: 生理条件下用纳米电极阵列测量生物细胞电特性的系统及方法。发明人: 王作斌,刘兰娇,于占江,娄俊,翁占坤,宋正勋,刘妍,许红梅,胡贞,王庆康,谢晖,杨宝学。专利号:ZL201310581887.3。 |
04 发明名称: 1-[2-(3-氨基-6-甲基噻吩并2,3-b喹啉基)]乙酮在制备血管扩张剂中的应用。发明人: 周虹、杨宝学、孙逸。专利号: ZL201410787627.6。 |
05 发明名称: 一种尿素通道蛋白抑制剂优必的应用。发明人: 杨宝学、李飞、周虹、雷天落、李敏。专利号: ZL201410048338.4。 |
06 发明名称: 一种尿素通道蛋白抑制剂优体的应用。发明人: 杨宝学、李飞、周虹、雷天落、李敏。专利号: ZL201410048392.9。 |
07 发明名称: 尿素通道蛋白抑制剂的应用。发明人: 杨宝学、李飞、周虹、雷天落、李敏。专利号: ZL201410048305.X。 |
08 发明名称: 灵芝提取物和灵芝三萜单体在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中的应用。发明人: 杨宝学、苏丽敏、周虹、陈若芸、康洁。专利号: ZL201710242988.6。 |
优秀典型
李飞
2012届博士毕业生,现任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常务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时,任襄阳市襄城区副区长(挂职),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曾获湖北省“楚天学子”、十堰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荣获“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家奖”。
2009年9月进入实验室,主要从事以尿素通道蛋白为靶点的新型利尿药的发现及其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AQP1/AQP3与多囊肾病进展的关系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Kidney International、FASEB等国际知名期刊。
感悟与体会:转眼已毕业8年,回首这一路成长,特别感谢导师杨宝学教授给我提供的学习机会和科研平台,博士阶段学习时光是忙碌而短暂的,但扎实的科研训练让我受益终生!实验室团结、温暖的氛围让我被爱包围,这里是我前行的力量源泉,在这里我度过了一生最艰难也最难忘的日子,无论何时回想起来都让我饱含泪水,感恩陪我走过的老师和同学们,那是一段闪闪发光的日子,有你,有我,有我们!
孙莹
2014届博士毕业生,现任徐州医科大学教授,江苏省特聘教授。兼任徐州医科大学青年人才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药理学会肾脏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肾脏生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青年委员。曾获江苏省双创博士人才称号,2018年获中国药理学会青年药理学家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2008年本科时开始进入杨宝学教授实验室学习实验技术,在杨教授的指导下做多囊肾方面的机制研究,2011年初开始博士联合培养到美国犹他大学,在双方导师的教导下,完成了关于前列腺素E2合酶在体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2014-2015年在纽约大学做博士后。截至目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和 Archives of toxicology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文章累积12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现授权2项,实现转让1项。
感悟与体会:一直感到非常的幸运能跟随杨宝学教授学习,是杨老师循循善诱的指引,让我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杨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在科研之路上不断的前进,感激导师一直以来耐心的传道授业解惑。在实验室里还有科研小伙伴们的陪伴,学习生活也无比丰富多彩。
耿晓强
2020届博士毕业生,目前就职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工作部,2020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在读期间曾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共产党员、研究生特等精勤厚道医学生奖学金、北京大学医学部二等(仲外医学)奖学金、2019 年全国肾脏药理学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优秀青年英文报告三等奖等荣誉。
2015年进入实验室,在实验室期间主要从事“肾脏纤维化相关治疗药物研发”和“新型利尿药靶点确认”的研究工作,先后在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6篇,共同作者论文6篇。参编《Aquaporins》、《Ganoderma and Health》、《Advances in Pharmacology》、《利尿药》、《灵芝的药理与临床》等中英文专著5部。
感悟与体会:在杨老师的实验室学习、科研的五年多,是我人生中成长最快、回忆最多、收获最大的一段时光,杨老师不仅给予了我学术上的悉心培养和生活上的精心关照,还在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中塑造了我的人格和品行。回首这一段美妙的时光,从获得的科研训练到研究成果,从明晰为人处事的道理到值得一生珍藏的情谊...我在这里获得的太多太多,虽然已经不能以学生的身份继续在课题组学习、工作,但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永远铭刻着有关这里的一切记忆。
招生需求及联系方式
招生需求
本课题组招收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基础医学院创新人才项目本科生。欢迎各位有志于药理学研究的同学了解我们、加入我们。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宝学
电子邮箱:baoxue@bjmu.edu.cn
联系电话:82805622
图文:杨宝学
课题组
编辑:邱志维
审核:熊梦瑶